寻找2024“宝藏毕业生”| 无悔选择,追寻自我

时间:2024-07-04浏览:14设置


毕业季 · 序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优秀的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生历经四载耕耘,即将与母校惜别。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他们心怀家国,志存高远。

不管是有一路披荆斩棘的“学霸”,还是逆袭反转的平凡“小白”。他们都有与你相似的迷茫与困惑的时候,也有顿悟和坚定的瞬间。

@屏幕前的你,一同寻找2024年毕业季物质学院“宝藏毕业生”,倾听他们的故事。






物院优秀毕业生分享:

周士哲 朱思骜 翟一舟

周士哲

物质学院 物理学专业


- 高中: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

- 录取收获与毕业去向: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物理直博(最终前往)

  佐治亚理工学院 物理直博

  普渡大学 物理直博

  罗格斯大学 物理直博

- 在校情况:

   获物质学院“未来材料创新班”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1交流一学年


Image

       第一次对上科大产生浓厚的兴趣是通过2020年的校园开放日。在参观了物质学院的先进的科学装置,并得知本科生有诸多科研机会后,我便坚定了报考的信念。在专业的选择上,尽管在当时周围充斥着要选择“热门专业的声音,我还是选择跟随初心,报考了自己所热衷的物理专业的。而大学四年的学习,让我现在能够挺起胸膛说“当初选择上科大和物理专业真是太好了!“

       刚进入大学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方面是对于和高中完全不同的自由生活,另一方面是对于学业上的挑战。第一堂物理原理课上我发现自己对的“傅里叶级数”等概念一无所知。出于对物理的热爱,我努力弥补差距,上课能听懂50%成了我的第一个目标。预习复习,求教老师同学,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上科大的特色在于极高的师生比,每个本科生在本科期间都有进课题组做科研的机会。上科大的国际交流项目更是打开了我的视野,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1交流项目,并幸运地进入了Michael Crommie教授的科研组研究二维材料。直到亲身上手实验,不断重复,才扭转了我对于“科研离我还太远”的想法。随着一次次的组会,和教授学长的一次次交流,我逐渐理解了科研项目的框架。我负责使用二维材料制造场效应晶体管,在不断的出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理论的世界是理想的,可现实的物理世界总有一些外界条件的限制。虽然科研的过程90%都是重复的令人沮丧的,但是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候的感觉真的很爽。曾经我一直认为科研是属于天才的专利,可实际体验过后才发现耐心和热爱才是能做好科研的关键因素。在上科大和伯克利几年的沉淀之后,我找到了感兴趣的方向以及坚定了之后继续做科研的决心。

大学四年充实而快乐最深的感悟就是与其在未知的困难和恐惧前思考如何做足准备,不如趁着有着足够的试错成本的时期先行动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困难自然会迎刃而解。




朱思骜


物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 高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毕业去向: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

- 在校情况:

   获物质学院“未来材料创新班”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1交流学习一学期,期间获得4.0绩点

   加入物质学院姜珊教授课题组,进行多孔有机笼相关研究

- 兴趣爱好:汽车、音乐、美食

Image

如果是初高中是一场坚持与努力的长跑,那大学更像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探索。面对这些纷繁的目标与道路,我也曾感到迷茫和彷徨。但幸运的是学校给我们提供了机遇与选择,我抓住了这些宝贵的机会,一路努力并收获了满意结果。

当我开始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之时,面对着被各种通识课填的满满当当的课表;面对着有些时候晦涩难懂的作业题目;面对着那些空闲的课后和周末时间,我时常感到迷茫。在填报专业的时候我仅仅花了十分钟便选择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当时仅仅是因为我的高中化学竞赛基础,而参加竞赛也仅仅是因为平时化学考得好。大一的我虽然也在认真完成学业,却抓不住对未来的想法。

在大二的产业实践中,我参观了浙江的吉利和极氪工厂。我从小便喜爱汽车,通过上科大的这次机会,我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通过研究这些电动汽车的新兴技术,我惊喜地发现其核心部件“电池”正是材料领域的热点研究对象。我开始去了解这些新能源汽车中的电池参数,技术原理等等,逐渐找到了感兴趣的方向。

Image
Image

左:过年和室友包的饺子

右:UC Berkeley的HMMB楼

虽然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但我仍然对未来是选择保研、考研、出国而迷茫。幸运的是上科大再一次给我提供了尝试的机会。得知许多同学参与了学校的3+1交流项目并收获颇丰时,我也受到了启发。当时的我速通了交换项目的语言要求,报名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交流项目。我至今都清楚的记得大三上那个学期,我是怎样同时完成6门专业课程并完成了办签证,买机票,租房子等的准备工作。在海外交换的一学期充实而有趣,我在小组作业中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沟通合作,从未下过厨的我却在反复尝试后做出像样的饭菜,一开始难以用英语交流的我开始自信表达。在舒适圈生活了20年的我第一次发现,一条陌生的道路是这样的复杂而有趣。那时我便知道了答案:我要选择出国深造。

交流结束后的我立刻着手申请学校。在那个暑假,当同学去参加各个高校的夏令营,我在重考语言成绩,丰富科研背景以及准备申请材料。大四开学之后,我还申请进入了物质学院姜珊教授课题组进行毕业设计的实验工作,得到了姜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这时很多保研的同学都已经大概知道了自己的去处,而我还在等待结果。当我修改申请文书到深夜,或是反复改变结晶条件但仍然没有得到满意的晶体时,我也曾后悔过当初的选择。但最终,我的坚持和课题组的理解让度过了这段困难的时期。在漫长的等待过后,我终于接到了满意的offer,在实验上也取得了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我相信当我在宾大的校园里回看这大学四年,我会感激当初的自己解开了心中的困惑,找到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我会感激自己抓住了上科大给予的机会,并努力完成了每一个准备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

最后,倘若在看文章的你也感到困惑迷茫,失落沮丧,我想说:其实人生并非虚耗,何来尘埃飞舞。




翟一舟

泛若不系之舟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专业


- 高中: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

- 毕业去向: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全奖物理直博

- 在校情况: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奖学金

   上海科技大学优秀毕业生

   获物质学院“未来材料创新班”国际交流项目资助,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3+1交流

   物质学院学生发展委员会主席

Image

高考时我在大概47万理科考生里排了1600左右,摆在我面前有不少选择,我决定来到了上海科技大学。四年下来,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一直坚信“人生的目标不必是把别人踩在脚下”。身为一个河南人,我可以确信地说我亲历了最为艰苦的厮杀之一。但我认为真正悲哀的是,由于各种资源不仅稀缺而且往往分配不均,再加上我们的虚荣,考试从简单的实力排序变成了成王败寇的较量。我认为我们应该看完所有选项。就像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生活从不轻松,你也很难改变别人,但如果你追随了自己的心声,至少你可以是快乐和满足的。

我从未把自己逼得太紧,我想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并且过得充实快乐,除了他人的帮助和运气之外,很大原因在于我在一些关键时刻选择了梦想而非虚荣。高中时我有机会通过保送相对轻松地去到清华北大等等,代价是只能学语言类专业,我放弃了;申请读博的时候很多人劝我申请更容易去到名校的实验方向,但我还是选择了难度最大而且自己也没表现出太多天赋的高能理论,单纯因为我喜欢。不管梦想实现与否,如果是自己做出决定并付诸努力,回头看就不会后悔或者责怪别人了。

Image


Image

上:课题组聚餐;下:参加活动

当初选择上科大的动机相当简单:这是一所以培养科研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而我确实是想做科学研究的;我不喜欢人多,相信在这个每年只招几百人、师资队伍年轻化、氛围国际化的学校,我会过得开心。我很庆幸自己选择的正是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由于父母都是大学教授,我对传统高校的环境多少有一些了解。相比之下,上科大的确令我耳目一新。硬件方面的先进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只是容易复制的“表”;上科大真正打动我的,是它的“里”。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我是被尊重的。老师大多没有架子,于是我们更有可能进行高效的讨论,我也总能从和他的讨论中获得帮助。同时,学校真的会听取我们的意见,这给我了更多归属感。

四年下来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情。一是在一门选修课上我们一起通过走访和调研,尝试为残疾人设计代步车,并全程和德国的一家汽车公司保持交流。二是作为暑期学校的志愿者接待了三位外国的著名科学家。我陪着Anthony Zee一家在乌镇转了一天,我最喜欢的课本作者之一!我的另一段独特经历,莫过于在参加学校3+1国际交流项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度过了大三,我加入了当地的课题组,遇到了自己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导师André。抛开学业上的进步,我感觉到自己和世界的连接,我也得到了快速的成长。

这一路走来,我真实地感受到:所谓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平稳心态地朝自己向往的方向稳步前进,同时珍视并感谢一路上的贵人,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剩下的就交给命运吧,我觉得我名字里这个“舟”字,就是我人生观的最佳写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