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2024“宝藏毕业生”|唐苒宁: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时间:2024-06-27浏览:10设置


毕业季 · 序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优秀的上海科技大学毕业生历经四载耕耘,即将与母校惜别。他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他们心怀家国,志存高远。

不管是有一路披荆斩棘的“学霸”,还是逆袭反转的平凡“小白”。他们都有与你相似的迷茫与困惑的时候,也有顿悟和坚定的瞬间。

@屏幕前的你,一同寻找2024年毕业季物质学院“宝藏毕业生”,倾听他们的故事。



个人信息


唐苒宁

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高中:东北育才中学


毕业去向: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深造


在校情况(个人特色):

  • GPA 3.67 学院排名第八

  • 加入物质学院刘灰礼教授课题组进行科研实践

  • 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学院进行3+1交流项目

  • 参加学生会生活权益部,辩论社团等校园活动


兴趣爱好:

美食和音乐

Image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我在上科大的这三年,我会选择“探索”。而我最感谢的,正是上科大给了我试错的机会和探索的勇气。








四年前,由于各种机缘巧合,我认识了这所当时看来年轻新生的学校,就在去年,我也有幸见证了上科大的第一个十年。犹记得当时怀着深造的愿望,我被这里提供给本科生的充足资源和美好氛围所吸引,选择了进入上科大物质学院来完成本科的追梦之旅。

在如此多的毕业生故事分享中,提到最多的就是本科生的科研和实践的机会。上科大有着浓郁的学习氛围,有些同学在大二早早地选择了进入到实验室中学习科研技能;有些同学加入校队准备各类专业竞赛,比如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iGEM)或者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更有甚者在本科期间就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参与的论文,收获了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这些我都没有,没有看上去足够闪亮的履历。但这就是我喜欢这所学校的原因,它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某条既定的路线走下去,在某个时间点必须达成某个目标,也不以统一标准定义成功,或对学生区别对待。我知道对于未来选择保研或留学,这些都是最优解。只是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想利用这四年时间找到一个在未来愿意投身从事的工作或者方向。站在事后来说,我想我是足够幸运的,我确定了自己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继续从事材料方向的科研工作的决心,找到了自己愿意用接下来五年时间去研究的方向,也很幸运拿到了一封心仪的录取通知书。我想这也是我来上科大的初衷:想遇见未来的自己,不为自己设限。

Image

跟随书院导师郑宜君教授一起看画展

回忆我作为上科大学生的四年,我想我并不是各种荣誉加身、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也不是老师眼中从始至终目标坚定的人。我更像是在科学的旷野中漫步的游客。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向书院导师郑宜君教授申请,加入课题组尝试进行生物材料方向的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感觉有所收获。此时我又希望了解更多方向,通过参加学校科创项目的机会,我与几个同学求教于管晓飞教授,打算调研锂电池回收相关的项目。然而好事多磨,由于疫情的影响,后续项目未能成形,最后我们通过阅读文献的方式来完成了学习。这些初步的经历虽然“浅尝辄止”,但也给我带来了不少实践经验。

Image

与同专业的书院导师组聚餐


吸引我的除了科研探索“试错”的机会,还有上科大诸多3+1国际交流项目的机会。大三时,我有幸申请到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在这里,我又有幸加入了Matthew Sherburne教授的课题组,进行计算材料学的研究,并最终通过推荐加入了Jie Yao教授的课题组开展了二维材料的研究,而正是这段科研让我对二维材料产生了兴趣,我也希望将来能够继续花五年时间来研究了解这一种新兴材料。在结束交流回到上科大继续大四学业时,我申请加入了物质学院刘灰礼教授的课题组,继续二维材料相关课题的研究。

虽然上面提到的每一段经历总结起来只有短短几句话,然而我很幸运也很感激,每次都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指导让我有机会能够了解每一个领域的发展,也很感激在每个实验室都遇到了善良的师兄师姐,他们教会我实验室技术和做科研的经验分享。也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更愿意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期待自己在某一天有能力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并能将我学会的东西继续分享给其他的同学。

Image

实验进行中

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术上的成长,还有很多人文上的视角改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期间,我有机会和很多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授和同学互动交流,学会互相理解的跨文化沟通技巧,这些都让我对于留学深造有了新的想法。所以,我在伯克利期间选修了法语课,让自己通过学习另外一门语言的方式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回到上科大后,我又选择继续上了法语二,同时在空闲时间又简单自学了韩语。除了语言,在上科大我有机会学习了语言、戏剧、文化等等各个不同方面的课程,让自己除了在专业领域精进以外,能够成为一个兴趣更广泛的人。这正是上科大的通识教育和人文培养,让学生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也同时对其他领域有所涉猎。看似无关,实则相通,我想这也是上科大能够在交叉学科的科研上一直保持良好“嗅觉”的原因之一。

Image

在伯克利观看中国女足友谊赛

Image

在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

除了学习,同样有趣的事情是我有机会以更多种身份参与到学校的生活工作中去。最开始我参加了学生会的工作,协助举办了一些活动。随后我又以助管的身份体验了学生工作。最后一个学期,我如愿当上了课程助教,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支持授课老师,帮助到学弟学妹。在上科大的四年,在我自己看来是足够精彩的。或许会看起来不够“专一”。但我有机会探索了不同的可能性,也见到了很多我未曾见过的世界,对我来说足够圆满了。

最后,我想用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一句话来回顾这四年:焦虑是自由的眩晕。在这四年我也曾为未来焦虑过,但这更多的是一种选择的焦虑。因为放在面前的有许多选择、许多可能性,所以会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无所适从所以焦虑。好在最终,我没有荒废这些选择和机会,我也感谢那些帮助我把可能变成现实的人。所以无需担心未来,也无需纠结过去,专心体会现在,去拥抱热烈的自己吧。

Image

毕业答辩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