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物质师生说|向博:不曾走过,怎会懂得——记录我在上科大的蜿蜒成长之路

时间:2020-06-09浏览:747设置

个人信息

     向博

     物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6级本科生

     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 爱好:电音、赛车、羽毛球、健身
  • 录取收获:

    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夏令营,选择直博到复旦大学化学系

  • 在校情况:

    在校总GPA专业排名第二

    2016-2017,2018-2019学年优秀奖学金

    2016-2017,2017-2018学年优秀学生

    2018-2019学年三好学生

    2017年社会实践优秀个人

    2018年产业实践优秀个人

    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



  







毕业感悟

      四年的生涯即将画上句号,相逢时总觉时间还长,相别又觉时间太短。这四年间上科大带着我成长,引领我走进了科学的殿堂。我也很荣幸见证了上科大的建设。相遇是缘起,但相别不是缘灭,在未来的路上不论走多远,上科大永远是我步入社会,认识自我,展望未来的起点。无论走到哪,我将都始终带着上科大人的担当,以报效祖国为责。                                                       

——向博

既是选择,亦是缘分

      回想起16年的夏天,我刚带着满满的好奇和期待踏入了这个崭新的校园,便被学校一栋栋充满艺术的建筑所吸引。对于与上科大相遇,既是一次高考的人生选择,也是我与上科大的缘分。最开始我进入了物质学院物理专业,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发现,自己对物理领域的研究缺少浓厚的兴趣。实际上和很多同学一样,在大一逐渐接触了的各个学科之后,自己的感兴趣的点才会逐渐明确。幸好学校对大一转专业有着自由的氛围,经过慎重考虑,我转到了更适合自己的材料工程专业,便有了后面不一样的成长故事。

  





大一暑期云南挖色社会实践






起点总是朦胧不清

      其实刚刚步入大学,对于大学的生活我是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可能觉得和外界所说的一样,大学的生活是轻松,不再如同高三分秒必争。所以在最初的半学期,我总是以一种悠闲的状态在学习,只需按时上课,准时完成作业,其余时间便是参加活动聚会。但是经过一次高数考试后,我逐渐清醒了,即使考入了大学,学习和成绩也是很重要的,上科大的学习氛围浓厚,课程任务也很紧,优秀的同学更是比比皆是。从此图书馆便成了我待得最久的地方,从早上八点多上课,到晚上十一点回寝,这期间不是在教学中心上课,就是在图书馆写作业学习。可能有人会觉得比较功利,过分看重成绩,但是在我看来,成绩是对自己努力最好的回馈,成绩的好坏也在某一方面反映了我究竟学到了多少。人总是有惰性的,若是没有目标,自然会懈怠。而成绩正好是一个可视化的结果,给自己设立一个分数目标,就能促使自己为此不懈的努力,而我最终获得却不仅是成绩,还有知识和技能。我可以为了让项目做到最好通宵熬夜,也可以为了能够在演讲时大放异彩而去翻阅几十篇文献,如果单从分数的角度来说,我可能确实收获的不多,但是换个角度来看,我学到了超出课本以外庞大的知识量,各种软件的操作技能,更养成了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态度。这期间我的书院导师刘伟民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对于大学生活的诸多疑惑也会经常与他交流,在他的引导下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目标。



与刘伟民老师(左)交流生活日常





从消沉到奋起,开启科研之路

    在我看来,最容易失去目标,失去方向的时候就是大二。因为此时已在大学经历一年,对于大学的生活已基本适应,所以难免会产生不安的心,通俗的讲就是“老油条”了。得益于上科大鼓励本科生参加科研实践的氛围,我于大二上学期申请加入了物质学院宁志军老师课题组,也尽量抽出空余时间去实验室工作。但由于自己浅薄的知识量,我对当时的研究课题懵懵懂懂,初入科研道路可谓是步履蹒跚。同时,大二的我自认为已经掌握了大学学习方法,便在闲暇时间呼朋唤友,去校外各种活动。不得不说那个学期我过于贪心,结果便是不能多头兼顾,绩点也是创了新低,在科研上仍是个门外汉。

    但大学的生活不可就此消沉,在经历的一学期的浑浑噩噩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大学生活新的激情和平衡点。大二下期,大部分都是专业课,课程安排也较满,课程的内容也再次激起了我学习的兴趣,我开始奔波于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物院一号楼,三点之间,我慢慢的悟到了学业与生活的平衡点。科研方面在师兄的耐心带领下,也逐渐领会到其中的味道。这与书本上学到的完全不同,在文献调研以及实践操作过程中,我逐渐扩宽了自己的知识广度,也逐渐体会到书本在科研过程中的应用,形成了一个科研学习和课程学习相辅相成的状态。在我看来这才算是真正的开启了自己的科研之路。

    很多人会说,科研需要的兴趣,没错科研确实需要兴趣,但是当一个人触及到一个未知的科研领域时,何来的兴趣?在我看来这个时候需要的是坚持,坚持每周抽出三天时间去实验室,不管是去看师兄做实验,还是自己动手做实验,都应该坚持。也有人说做科研不能有太强的目的性,在我看来这个说法太笼统,人做一件事怎么可能没有目的,而我的目的就是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巧,我特别羡慕师兄能够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侃侃而谈的状态,羡慕他做实验时得心应手的样子,所以我就暗暗的给自己定个目标,一定要在他毕业前,尽可能学习他的本领。也正是这种想法以及不断的坚持,让我真正的走进了这个科研领域,当我第一次尝试独立制作器件,第一次让它发光,我才深深的感受到科学的奇妙。剩下的便是不断的优化合成方法,改进器件结构,完善自己的操作能力,真正的做到精益求精的操作。在红光钙钛矿QLED的研究课题通过对量子点的表面钝化处理,以及对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优化,使得其EQE达到了9%。在另外一个课题中,我帮助师兄完成了部分研究任务,并且作为共同作者在《Science Advance》上发表文章。在这一段科研经历中,我要特别感谢宁志军老师对我帮助,尚跃群师兄的耐心指导,更要感谢上科大给予了本科生这么一个优秀的科研平台。

  




与宁志军老师(左)交流沟通





明确未来,朝着目标前进

    在大学生活里,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不考虑未来,只想到过好当下。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本科的生涯绝不是一个终点,之后还可能面临硕士博士,或者是就业创业,所以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而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是到大三才决定,在此之前我已经明确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却一直在出国和保研之间犹豫不决。但是不论是出国还是国内保研,实力都是硬指标所以在本科期间我们也应该想到自己以后怎么去给未来的学校和老师展示自己的实力,拿什么去展示。首先是成绩,其实这也是保研期间一位老师告诉我的“绩点体现了你的学习能力,好的学习能力自然也能很快着手于一个新领域的课题。”除此之外,另外一位老师在面试时也提到:“走出大学之后,绩点不再是一个硬性指标,更多的是会看你在这段时间内做过什么。”我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本科生,例如通过看本科期间做过的科研工作就能知道这个学生拥有哪些能力。

      所以我从大二开始就渐渐朝这两个方向前进,在学习上力争上游,在科研上多做事多学习,也为后来冲刺保研打下了基础。在大三上学期,通过对自身情况的评估,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我最终选择了保研。保研的准备过程贯穿了我整个大三下期,准备材料,和老师沟通,报名参加夏令营,拿到优秀营员,申请推免资格,到最后9月28日被正式预录取。长达半年的保研路,可谓是场战斗,也再次使我获取更多技能。最后成功除了归功于自己长达三年沉淀下外,还要感谢学长学姐的经验指导,以及学院老师的支持与帮助,更要感谢学校提供优秀平台对于我们全方位的培养,例如平时日常组会的presentation锻炼使得我能在面试过程中表现的更加从容不迫。感恩学校和老师带给我的这些收获,之后若有更多的学弟学妹在保研过程中有困惑,我愿将自己经验和大家一一分享。

      本科阶段的目标虽然实现,但是前进的步伐仍然不能停下。在上科大的科研之旅还将继续,为了以后能够胜任前沿交叉方向的科研课题,我还需要掌握更多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在大三暑期又加入了李健老师课题组,参与到与无细胞反应相关的研究课题中。组内和谐的氛围,让瞬间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李健老师对于本科生的科研项目也十分重视,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支持。而许慧玲师姐的耐心指导,也让我很快掌握了很多新的技能,使得我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参与到无细胞合成纳米材料的研究课题中。这也展现了上科大对于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视及其优秀的科研氛围。





李健老师(右)指导实验




  

      最后,即将离开这个美丽的校园,我想说,不曾来过上科大,又怎会懂得他的美好。一朝入上科大,永远上科大人。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不畏挑战,践行上科大人的信念和担当。


毕业寄语


刘伟民(物质学院助理教授):

    上科大助你竖起理想的桅,扬起信仰的帆,起航吧!


宁志军(物质学院助理教授):

    向博同学展现出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正是研究材料化学这门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而又生动有趣的学科所需要的特质。希望向博同学在未来的研究中利用自己在上科大受到的全面科研训练和打下的良好理论基础,潜心科研,扎实前进,做出突破性的工作,报国裕民。


李健(物质学院助理教授):

   日你以上科大为荣,明日上科大以你为傲。愿你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不畏困难,敢于挑战,力争突破!为你祝福!






返回原图
/